|
|
民俗风情
今天本地人尚礼好义之风一如既往: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忌恶扬善。礼尚往来,迎送接待之仪大多沿袭旧礼,公职人员见面多行握手礼,男女平等;更尊师重教,许多人家千方百计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小集镇、农村人家多送孩子到县城读书,县城则送往省城,租房并派专人陪读,更有购房,连同孩子户口一起迁往就读地。? “家无常礼”,一家人平常同桌吃饭毋须太拘礼节。若有客人在场便要分长幼入座。给长辈或客人敬酒要起身双手端杯。客人饭未吃完主人不能先放碗筷。过去吃罢饭主人家要备洗脸水或递上湿毛巾(又称手巾把),现今已代之以餐巾纸。如今城镇公私招待贵客多在饭馆里。1990年前后大小饭店内都有歌舞厅,餐后唱唱“卡拉OK”,跳跳交谊舞,大多数人都会。现已被专用牌桌所代替。桌上均备扑克牌,两副牌合起来玩“跑得快”、“斗地主”、“八十分”、“炒地皮”等。? 现在专业歌舞厅比前几年略少,规格、规模却渐高。进入者多为中青年女性,以健身强体为主要目的。“飚歌城”、“练歌厅”也由省城扩展到县城上派、三河等镇。桌球,于1995年前后风靡上派镇大街小巷,后渐普及乡镇街头。玩者多为男性青少年。2000年后,县城、乡镇出现许多棋牌室,老年人爱在此交友打麻将、下象棋、玩扑克牌。派河两岸绿化美化与古埂公园的开放,使县城中老年与少年儿童们有了休闲的好去处,每逢周末节假日,老人们散步聊天、跳集体舞、耍剑打太极拳;孩子们溜旱冰、放风筝、画画;亦有人在此吹拉弹唱。人们和谐共处,尽享天伦之乐。?
婚丧喜庆? 一、婚姻? 说媒 近年来,农民纷纷进城“打工”,使农民青年择偶面大为拓宽,城乡青年多以自由恋爱为主,也有请人说媒。城镇青年不少不请媒人,只是两家共同商量着办,或临时请个至亲好友充作“媒人”,走下过场。? 看门楼 现称“看家”。经人介绍之男女双方要先见面相处,若第一印象尚可则互留电话号码。两人经一段时间了解后,男方再携礼物去女方处邀请女家父母至亲来“看家”,两家父母见面,酒饭招待。? 定亲 男方带礼品邀请女方代表来家设宴招待,同时请一些亲朋作陪,以公布恋爱关系确立。同时,还要送未婚妻礼物,如衣服首饰等。? 定婚期 或曰“起红”、“下日子”。男家带来礼品、礼钱,女家请来亲朋作陪,称“吃太平喜酒”(此次不需出礼金),同时定下结婚日期。女方开出礼单(结婚时所需物品),交由男方逐一落实。? 通常,男方准备一套新装潢好的房子是少不了的。再置办配套家具、彩电、冰箱、空调、电扇,也有备电脑的。女方家陪嫁品有床上用品、洗漱卫生用品、洗衣机,也有陪微波炉、电磁炉、煤气灶、摩托车等。近年富裕人家也有把小汽车列为婚嫁必备物品的。现在独生子女多已到结婚年龄,因双方家庭经济条件好,出现男方购房,房子里一应俱全的电器设备或大件物品由女方购置。还有的男方家庭好,女方就以金银、玉器等贵重饰品作陪嫁。婚前男家还得出钱拍婚纱照,花费七八百元至三五千元不等。? 嫁娶 大致礼节照旧。只是轿子变成了轿车。城镇人结婚动辄就是十多辆。结婚当天新娘起早到理发店做发型、化装,穿洁白拖地的婚纱装,也有着红色衣裙。出嫁坐红色小轿车或较高档次的轿车,前后有迎亲的小轿车队和装陪嫁礼品的敞车队。? 婚宴 农村一般在家操办,酒席分批摆,吃几席再撤换几席。城镇均在酒店订席。如遇“五一”、“国庆”,城镇各大酒店爆满。婚礼仪式有专人司仪主持,新人入场燃放礼花、爆竹。男、女双方父母或代表、主婚、证婚人发言。席间,新郎、新娘由娘舅带领到各桌敬酒。男方父母亦然。酒宴结束,要向每位客人发礼品一袋,内装糖果两小袋,香烟一包,糕一条,护肤品一瓶,手帕一只。晚上闹新房,过去本地农村还有“道好”(一人领头说吉语,众人相和),如“看看新娘房啊”,“好!”,“红漆柜呀红漆箱啊”,“好!”……? 回门 过去新婚第三天“回门”,新郎陪新娘一道回娘家。回门第二天一早,岳母要煮一碗糖打蛋给新女婿吃,称“精屁股茶”。现在有在婚礼后第二天回门,第三天男家请女家父母来“看三”,并设酒宴招待。有的地方“回门”当晚新娘新郎须回男方家居住,寓意“不空房”。? 当地一般亲朋出人情从1980年代中期的30~50元至现在的100~200元,甚至数千元不等。? 二、生育? 妊娠 1986年以来,当地妇女怀孕、生产大都离不开医院。因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凭医院出生证明报安户口(农村及私企人员仍有生2胎、甚至3胎)。孕期都要做3~5次妊娠检查,如血检、尿检、听胎音、测量孕妇腹部大小、称体重,三四个月时做一次B超,检查是否有生理缺陷,临产前再做一次看是否能平生。有些知识性准妈妈还对胎儿进行胎教:从妊娠中期开始常听轻音乐,后期以手电筒光每天隔肚皮对胎儿照5分钟左右,以刺激胎儿追光;以手轻击胎儿与之游戏等。? 分娩 基本都在医院。大多平生,也有相当多的剖腹产。产后立即以各种方式向孩子外婆家报告喜讯,随后再由小孩父亲提鸡蛋等礼品赶到外婆家“报喜”。也有不少孕妇生产时,双方父母都在身边的。? 做九日 又称“九天”。过去外婆家送的儿童坐车、箩窝均为竹木制作,如:箩窝是以木头制框架,以竹编制深浅两种窝器,冬夏两用。冬季内放稻草上放棉被,既踏实又暖和。夏季器上放竹席,凉爽又透气。母亲喂奶时身体斜依箩梆上,婴儿睡在里面,边吃奶边晃,吃饱就睡着了。时下城乡均购置金属质(也有木质)摇床、塑料质学步车、小推车。过去亲友吃喜蛋时送“篮头”(竹篮内装挂面、鸡蛋、红糖,上盖3尺花布),外加一两只母鸡。另外,头一次看“毛伢”要包“百岁钱”,多少不等。农村一般招待来客早点(糖鸡蛋、点心)、中(饭)、晚(鸡蛋、面食)三餐。今天,城乡均以给新生儿包钱为主,50元至数百元不等。? 百日 1990年代,高刘江岗一带小孩百日时,亲友前来祝贺,一般包给小儿30~50元钱,吃一顿午餐。午餐前请技术好的理发师来家给小儿剃头,连同眉毛一并剃光,日后新长出的毛发会更加浓密。剃下来的“胎毛”由理发师用布做成球状,下面系上红线穗悬挂于门头上(按男左女右)。旧时意思是告诉众人这家添丁进口,亦便于户籍管理者一目了然。? 抓周 小孩周岁,亲友前来祝贺,让小孩抓东西,预测将来爱好和前途。基本延续过去旧俗,只是礼品比过去更丰富。如礼品中有的送金银质“花生”(男、女孩间隔着生)、锁(喻锁住)、项链、电子玩具等。中午宴会,农村一般在家;城镇多在酒店。? 三、生日寿庆? 老人做寿视家庭状况而定。一般在59岁、69岁生日时开始做六十、七十大寿。此时,子女送长辈衣物、蛋糕、寿面、寿糕、戒指、耳环等,或百、千元钱。晚辈向“寿星”磕头,“寿星”要给孙辈包喜钱。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城镇大多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加之物质生活日渐提高,近年本地时兴给孩子做整10岁,即在孩子9岁生日时宴请亲朋好友。有的家庭每年都给孩子买蛋糕庆生日,也有上小学的少儿自己邀请小同伴、同学贺之。近年“过生日”在青少年儿童中颇为流行的形式是吃生日蛋糕、吹蜡烛、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曲,逐渐“西化”。? 四、丧葬? 近年来本地人操办丧事程序在过去的基础上略有变化。以县城为例:如亡者是在医院去世,遗体直接送往殡仪馆暂存放,并及时张贴讣告,在家中设灵堂:正墙上挂遗像,两边为挽联,门外摆放花圈、桌椅,派有专人接待吊唁者,收礼,并向来者发放一条白毛巾,然后来宾再往灵堂吊唁,行鞠躬礼,看望亡者亲属,劝慰节哀。随后,情单及时上墙公布。同时张贴亡者至亲率晚辈向所有参加吊唁者致谢辞,并告知向亡者遗体告别的时间及集合地点。一般于亡者死后第三天上午派车在门前接所来吊唁者同去殡仪馆向遗体行礼告别。后再安排适当时候设宴谢客。席散时要给每位来者一个礼包,内装毛巾、香烟、香皂、寿碗各一。一般同事、邻居出人情100~200元。?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国家号召移风易俗,实行殡葬改革,肥西县于1978年在蛟头陂建有一处殡仪馆;又于1991年在农兴镇烧脉岗红土山开辟一处公墓。至此,凡公职人员逝世后均实行火化。当地农村还有“人老了”后不声张地殓入棺材,乘天黑入土,等“五七”时再告请亲朋操办“白喜事”。也有人家的坟墓因故需迁移时,得请专人或“山人”将白骨挖出重新入殓埋葬,称“拣金”。? 五、其他喜庆? 子女考上大学、研究生,设宴请客和请吃谢师酒;晋升职称、职务请吃晋升酒;获得奖励要请吃贺酒;建房、搬家请吃上梁、乔迁酒;子女当兵请吃酒等,已成为普遍现象。 |
|
版权所有 肥西县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巢湖中路51号 本馆电话:0551-68841606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皖ICP备19002302号-1 |